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47
作者
刘燕华 [1 ,2 ]
钱凤魁 [2 ,3 ]
王文涛 [2 ,4 ]
葛全胜 [2 ]
马翠梅 [2 ]
张九天 [4 ]
何霄嘉 [4 ]
机构
[1] 国务院参事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4] 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技术; 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应则更为现实和迫切,而适应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表述是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为对象,在分析各领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危害及其适应技术响应基础上,初步总结归纳出11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表达方式,主要包括预警、工程研发、动态监测、评估、灾害防控、适应空间、适应长效性、模型分析、重大工程、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社会影响与宣传等类型的技术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选择框架,对各领域适应技术进行初步归类;最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类型适应技术选择的基本操作步骤。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适应技术清单的统一归类和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研究 [J].
何霄嘉 ;
张于光 ;
张九天 ;
李迪强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20) :3966-3969+3984
[2]   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适应性规划 [J].
彭仲仁 ;
路庆昌 .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27 (01) :7-12
[4]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绩效评价——基于苏北GEF项目区300户农户的调查 [J].
张兵 ;
张宁 ;
张轶凡 .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7) :43-49
[5]   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 [J].
居煇 ;
李玉娥 ;
许吟隆 ;
姜帅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6) :55-58
[6]   适应气候变化的分析框架及政策涵义 [J].
潘家华 ;
郑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1-5
[8]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J].
钱颖骏 ;
李石柱 ;
王强 ;
杨坤 ;
杨国静 ;
吕山 ;
周晓农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4) :241-247
[9]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J].
周曙东 ;
周文魁 ;
朱红根 ;
王传星 ;
王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1) :34-39
[10]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 [J].
吴建国 ;
吕佳佳 ;
艾丽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69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