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生态修复区植物群落土壤粒径的分维特征
被引:24
作者:
刘志强
[1
]
高吉喜
[1
,2
]
田美荣
[2
]
栗忠飞
[2
]
王亚萍
[1
]
童明坤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防风固沙区;
多伦县;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702.030
中图分类号:
Q948.113 [土壤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维特征是反映土壤质地与肥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土壤分形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多伦县防风固沙区生态修复植物群落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区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其分形维数在1.962~2.260,依次为:荒草地<柠条林<白桦林<杨树林<樟子松林<黄柳和旱柳混交林<榆树林<山杏林。(2)分形维数与不同粒级含量的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分形维数与<0.002、0.002~0.1 mm粒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0.25~0.5 mm粒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0.1~0.25、0.5~2 mm的粒径含量相关性不明显。(3)研究区0~20 cm土壤的分形维数较大,浅层土壤得到较好的改善,20 cm以下深层土壤改良的效果并不明显。本研究说明,多伦县防风固沙区经过十几年的生态修复,不同生态修复植物群落下土壤粒径分布具有不同特点,与未修复的荒草地相比分形维数偏大,土壤质地有所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