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降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19
|
作者
薛金涛 [1 ]
黄宁 [1 ]
孔文艳 [1 ]
李春燕 [1 ,2 ]
荆云 [1 ]
张铭湘 [1 ]
李鹏 [1 ]
机构
[1]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
[2]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药学院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葛根; 糖尿病; 靶点; 反向药效团匹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以葛根传统的降糖功效(中医称"止消渴")作为研究对象,揭示葛根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针对葛根中27个活性成分,采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和作用机制探讨。通过对Pharm Mapper数据库和Drug Bank数据库中降糖药物靶点的比对筛选,借助String数据库挖掘靶点信息关系,并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葛根降糖的潜在活性成分主要有18个,涉及9个靶点和25条代谢通路,其中潜在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大豆素等;潜在作用靶点主要有胰岛素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等;代谢通路主要有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Fox O信号通路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等。结论本实验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从分子网络层面揭示了葛根主要活性成分降糖作用的多靶点预测、多通路的作用模式,为葛根降糖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748 / 17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基于分子对接及生物网络功能模块识别的复方丹参滴丸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袁文锋
    涂铭扬
    陈超
    王淑美
    梁生旺
    [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 52 (09) : 743 - 749
  •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关系及中药的影响
    闫斌
    田国庆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 (03) : 270 - 273
  • [3] 心脉佳Ⅰ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王作敏
    薛金涛
    荆云
    李春燕
    马亚星
    曹明祥
    李鹏
    万光瑞
    [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 (02) : 107 - 109
  • [4]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阿帕替尼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朱婉婷
    范雪梅
    位华
    王义明
    李小芳
    王淑美
    陈万生
    罗国安
    [J]. 中国药学杂志, 2016, 51 (18) : 1569 - 1573
  • [5] 基于系统药理学研究柴胡治疗情志疾病异病同治的机制[J]. 赵振宇,沈霞,胡本祥,颜永刚.中国药学杂志. 2016(13)
  • [6] 小檗碱对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PPARγ及脂肪分泌因子表达的影响[J]. 涂珺,罗新新,李冰涛,黎宇,徐国良.中国中药杂志. 2016(11)
  • [7]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逍遥散抗抑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研究
    高耀
    高丽
    高晓霞
    周玉枝
    秦雪梅
    田俊生
    [J]. 药学学报, 2015, (12) : 1589 - 1595
  • [8] 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红花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对脑血管疾病网络的调控作用
    赵琴琴
    李翔
    曾美玲
    黄晓蕾
    虞和永
    [J]. 中国药学杂志, 2015, 50 (16) : 1402 - 1407
  • [9]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刘永贵
    解学星
    吴疆
    沈雪砚
    陈常青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5, 30 (02) : 222 - 227
  • [10] 葛根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蔡春沉
    徐燕颖
    王洪玺
    王肃
    [J]. 天津中医药, 2014, 31 (02) : 94 -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