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金修宽 [1 ,2 ]
赵同科 [2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 测墒补灌;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分配;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2.039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补灌设3个水平,在冬小麦拔节期0—40cm土层补灌至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的60%(W1),70%(W2)和80%(W3)。施氮设3个水平:不施氮(N0)、施纯氮195kg/hm2(N195)和255kg/hm2(N255)。结果表明:(1)不同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株高、叶面积影响效果较为显著,同一补灌处理下,其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均表现为N255>N195>N0(p<0.05)。N195、N255处理显著高于N0处理,但N195及N255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施氮处理下,W2(569.4m3/hm2)、W3(873.45m3/hm2)处理显著高于W1(265.2m3/hm2)处理,但W2及W3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过量施氮和补灌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无显著性作用。(2)同一施氮水平下,补灌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施氮和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存在一定的临界值,超过临界值,产量下降。当施氮量为195kg/hm2,补灌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569.4m3/hm2)时达最高产8 500kg/hm2。(3)冬小麦成熟期,施氮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但在W2、W3处理下,N255相较于N195显著下降(p<0.05),特别是在W3(873.45m3/hm2)水平下,N255甚至低于N0处理;在N0、N195处理下,植株氮素积累量随补灌量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但在N255处理下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适量补灌、施氮可提高冬小麦的吸氮能力,但过量补灌、施氮并不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4)拔节期补灌量的增加虽提高了冬小麦的吸氮能力,促进冬小麦吸收较多的氮素,却抑制了冬小麦体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和分配。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状况及氮素风险状况,建议施氮量为195kg/hm2、补灌至田间持水量的70%(569.4m3/hm2),作为该区域适宜的水、肥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测墒补灌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J].
段文学 ;
于振文 ;
张永丽 ;
王东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12) :1424-1432
[12]   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济麦20耗水特性和籽粒淀粉组分积累的影响 [J].
张永丽 ;
于振文 ;
郑成岩 ;
谷淑波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12) :4218-4227
[13]  
我国化肥利用现状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闫湘.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10
[14]  
节水农业在中国.[M].梅旭荣; 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5]   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J].
赵雪飞 ;
王丽金 ;
李瑞奇 ;
李雁鸣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06) :1004-1009
[16]   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J].
党廷辉 ;
戚龙海 ;
郭胜利 ;
郝明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3) :573-577
[17]   旱地春谷子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 [J].
解文艳 ;
周怀平 ;
关春林 ;
贾伟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03) :158-163
[18]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马东辉 ;
赵长星 ;
王月福 ;
吴钢 ;
林琪 .
生态学报, 2008, (10) :4896-4901
[19]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其氮素代谢指标的影响 [J].
张殿顺 ;
董翔云 ;
刘树庆 .
华北农学报, 2006, (S2) :42-45
[20]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作物学报, 2006, (04) :48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