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游芦家河水道“坡陡流急”段演变机理分析

被引:13
作者
李明 [1 ]
胡春宏 [2 ]
周成成 [1 ]
彭松柏 [1 ]
机构
[1]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芦家河水道; 坡陡流急; 演变机理; 砂卵石河段;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200418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芦家河水道沙泓中段在枯水期存在著名的"坡陡流急"现象,是长江中游航道的瓶颈段。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分析,系统研究了近十几年来芦家河水道沙泓的演变机理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受芦家河水道下游枯水位持续下降的影响,芦家河水道进出口落差加大,枯水比降在沙泓中段进一步集中;长达1.7 km的沙泓中段表流加速段是水位控制核心区段,比降增加最为明显,并导致急流段流速持续增加,估计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7000~8000 m3/s流量区间的最大表面流速增加了约1 m/s;河床的强抗冲性是维持沙泓中段"坡陡流急"现象的前提条件,急流区河床组成以宽级配卵石为主,近年来急流区河床在持续冲刷下切过程中,存在卵石短程输移搬运的现象;主要冲刷区河床抗冲性有所减弱,可能存在抗冲粗化层破坏的情况,若芦家河水道出口枯水位进一步下降,急流区存在进一步冲刷下切的趋势。本研究试图为芦家河水道乃至整个砂卵石河段的航道维护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三峡水库坝下游河道断面形态调整模式与机理研究 [J].
李明 ;
胡春宏 ;
方春明 .
水利学报, 2018, (12) :1439-1450
[2]   三峡近坝段枯水位降幅的时空分异性及成因 [J].
孙昭华 ;
黄颖 ;
曹绮欣 ;
韩剑桥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 23 (04) :694-704
[3]   三峡水库下游近坝沙卵石河段演变规律研究 [J].
黄颖 .
人民长江, 2013, 44 (04) :13-17
[4]   三峡蓄水初期坝下沙卵石河段航道条件分析 [J].
陈飞 ;
付中敏 ;
刘怀汉 ;
刘奇峰 .
水力发电学报, 2012, 31 (05) :127-132
[5]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坝下近坝段河道冲刷对河床糙率影响分析 [J].
成金海 ;
向荣 ;
邱晓峰 ;
金正 .
水利水电快报, 2012, 33 (07) :59-63
[6]   长江中游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趋势研究 [J].
孙昭华 ;
李义天 ;
葛华 ;
朱玲玲 .
水利学报, 2011, 42 (07) :789-797
[7]   葛洲坝下游局部卡口对宜昌枯水水位影响的初步分析 [J].
李义天 ;
葛华 ;
孙昭华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7, (04) :435-444
[8]   长江中游沙卵石河段坡陡流急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Ⅰ):发展趋势探析 [J].
孙昭华 ;
李义天 ;
李明 ;
张为 .
泥沙研究, 2007, (05) :9-16
[9]   长江芦家河浅滩段石泓大开挖方案的研究 [J].
陈立 ;
崔承章 ;
谢葆玲 .
水科学进展, 2003, (03) :341-344
[10]   对长江芦家河浅滩段演变特性的新认识 [J].
陈立 ;
谢葆玲 ;
崔承章 ;
赵云 .
水科学进展, 2000, (03) :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