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

被引:14
作者
黄金贵
机构
[1] 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
关键词
识同; 古汉语同义词; 等义词; 异称词; 同一概念; 同一对象; 浑言通义; “替换”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2 [词类];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识同是决定同义词辨释优劣高下的首要问题。在认识“一义相同”是同义词识同的标准后,就要解决如何识别一群词“一义相同”的问题。不少的研究者曾提出许多识同方法,但都由于不明同义词的正确界说和误解等义词而不能成功。事实上,从词义的相同程度,同义词可分理性意义等同而附加意义有异的异称词和理性意义有同中之异的一般同义词。对前一类,可围绕异名别称,用“同一概念”和“同一对象”两种识同法;对后一类,可围绕一个词义的主要、基本部分相同,用“浑言通义”识同法;还应该运用可共用于这两类的文献训诂材料识同法、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同义词之“同” [J].
黄金贵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4) :81-86
[2]   同义词和同一关系的概念 [J].
辛菊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01) :90-94
[3]   试论等义词及其规范问题 [J].
侯敏 .
语文建设, 1991, (04) :16-21
[4]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 [J].
张志毅 .
吉林师大学报, 1965, (01) :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