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小麦核心种质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62
作者
郝晨阳
董玉琛
王兰芬
游光霞
张洪娜
盖红梅
贾继增
张学勇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分布于21个连锁群上的78个微卫星标记(SSR),对我国5029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进行基因型分析,收集了40万条SSR数据.以此为基础,采用适当调整的分层分组代表性取样法(即分区取样时,对材料遗传多样性高的地区略增加取样量,反之略减少取样量;著名品种、重要育种亲本和携带稀有等位变异的材料优先入选),构建了由1160份材料组成的小麦核心种质(库),其中地方品种762份、育成品种348份、国外引进品种50份.核心种质占初选核心种质的23.1%,占整体种质(23090份)的5%,遗传代表性估计值为91.5%.核心种质中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育成品种.群体遗传结构及主坐标分析均显示我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组群.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分化十分明显,而育成品种分化相对较弱.此外还构建了由231份材料组成的微核心种质,其占整体种质的1%,但遗传代表性估计值接近70%.最后就核心种质构建的意义和取样策略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908 / 9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 [J].
张学勇 ;
童依平 ;
游光霞 ;
郝晨阳 ;
盖红梅 ;
王兰芬 ;
李滨 ;
董玉琛 ;
李振声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8) :1526-1535
[2]   我国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 [J].
郝晨阳 ;
王兰芬 ;
张学勇 ;
游光霞 ;
董玉琛 ;
贾继增 ;
刘旭 ;
尚勋武 ;
刘三才 ;
曹永生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5, (05) :27-34
[3]   SSR荧光标记和银染技术的比较分析 [J].
郝晨阳 ;
王兰芬 ;
贾继增 ;
董玉琛 ;
张学勇 .
作物学报, 2005, (02) :144-149
[4]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J].
董玉琛 ;
曹永生 ;
张学勇 ;
刘三才 ;
王兰芬 ;
游光霞 ;
庞斌双 ;
李立会 ;
贾继增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1) :1-8
[5]   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张学勇 ;
庞斌双 ;
游光霞 ;
王兰芬 ;
贾继增 ;
董玉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1302-1310
[6]   保留特殊种质材料的核心库构建方法 [J].
胡晋 ;
徐海明 ;
朱军 .
生物数学学报, 2001, (03) :348-352
[7]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方案研究 [J].
李自超 ;
张洪亮 ;
曾亚文 ;
杨忠义 ;
申时全 ;
孙传清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1-7
[8]   应用植物基因组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发我国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 [J].
贾继增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999, (02) :41-45
[9]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庄巧生主编, 2003
[10]   A strategy on constructing core collections by least distance stepwise sampling [J].
Wang, J. C. ;
Hu, J. ;
Xu, H. M. ;
Zhang, S.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7, 115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