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及其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18
作者
曹志宏 [1 ]
秦帅 [1 ]
郝晋珉 [2 ]
机构
[1]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汇; 集聚特征; 基层系数; 洛伦兹曲线;
D O I
10.13930/j.cnki.cjea.171141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农业生产具有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双重属性,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碳汇研究系统边界模糊不清、中观尺度研究成果少、核算项目缺失统一性和完整性等问题,本文在全面核算2000—2015年河南省传统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并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研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产系统表现碳汇特征,其碳汇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至2015年全省农业生产碳汇量为3 235.11万t,相当于当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2.53%,因此农业生产对于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农业生产碳吸收能力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自然因素是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方面,至2015年自然因素产生的碳排放占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的70.15%;而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增长率相对较快,是全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2000—2015年全省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3.27%,是其自然因素碳排放年均增长率的3.85倍。河南省各地农业生产碳汇在地域空间上表现增长的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和较显著集聚性特征,呈现显著的南北和东西差异,东部和北部农业地区碳汇数值相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农业碳汇数值对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283 / 12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空间基尼系数:测算、改进与趋势 [J].
吴雪萍 ;
赵果庆 .
统计与决策, 2017, (03) :5-9
[2]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J].
尹钰莹 ;
郝晋珉 ;
牛灵安 ;
陈丽 .
资源科学, 2016, 38 (05) :918-928
[3]   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J].
陈罗烨 ;
薛领 ;
雪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04) :596-607
[4]   中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依赖效应 [J].
程琳琳 ;
张俊飚 ;
田云 ;
周晓时 .
资源科学, 2016, 38 (02) :276-289
[5]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 [J].
戴小文 ;
何艳秋 ;
钟秋波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 (11) :1445-1454
[6]   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收敛与分异——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J].
高鸣 ;
宋洪远 .
经济地理, 2015, 35 (04) :142-148+185
[7]   中国氮磷钾肥制造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估算 [J].
陈舜 ;
逯非 ;
王效科 .
生态学报, 2015, 35 (19) :6371-6383
[8]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J].
吴贤荣 ;
张俊飚 ;
田云 ;
李鹏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129-138
[9]   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J].
田云 ;
张俊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298-1309
[10]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 [J].
谢高地 ;
肖玉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 (06) :64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