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模式

被引:16
作者
王桂成
王秀林
莫小国
张新建
张亚敏
张放东
杨丽英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原油田; 富县探区; 上古生界; 天然气; 运移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1.34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位于陕北斜坡,通过对该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初次运移的历史、动力、方向和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开始大量生成天然气,为排烃的高峰期,初次运移的动力除扩散作用外,主要是气源岩所产生的异常压力,方向垂直向下,即指向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二次运移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但由于地层倾角较小,横向进行二次运移的动力不足以及受储集层物性差和砂体展布方向等方面的制约,天然气只能在较短的范围内运移。富县探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最佳地区。图6参8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深盆气藏异常地层压力产生机制 [J].
张金川 ;
王志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28-31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流体动力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J].
朱蓉 ;
楼章华 ;
金爱民 ;
魏新善 .
地质科学, 2003, (01) :31-43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 [J].
闵琪 ;
付金华 ;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姬红 ;
李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26-29+110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研究 [J].
张金亮 ;
常象春 ;
张金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0-35+110
[5]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J].
马振芳 ;
周树勋 ;
于忠平 ;
潘令红 ;
王宏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21-23+7
[6]  
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地质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