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盆地概念辨析

被引:89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童晓光
王桂宏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关键词
多旋回; 运动体制; 关键构造变革时期; 原型盆地; 叠合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中国大陆地处西伯利亚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在地质历史上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与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控制,其主体由包容在几个巨型造山带之间的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小陆块及众多的微陆块拼合而成。发育在这些陆块之上及其边缘的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即由同一阶段的原型盆地发生复合、不同阶段的原型盆地相叠加的盆地类型,经历了多个阶段运动体制(包括构造体制与热体制)的变革。新元古代Rodinia古陆解体至三叠纪Pangaea泛大陆形成过程以及侏罗纪以来Pangaea大陆裂解与聚敛过程构成全球的两个构造巨旋回,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以三叠纪为界的不同叠合盆地类型。在每一巨旋回内部还发育次一级的开 合旋回,多个伸展体制与挤压体制或走滑体制的相互转换期成为盆地的多个关键构造变革时期,从而导致原型盆地多次叠合。多旋回叠合盆地是我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色,具有独特的油气聚集与分布规律。图1参54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启迪 [J].
张抗 ;
王大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9-16
[2]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王社教 ;
汪泽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1-8
[3]   叠合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问题及其研究意义 [J].
庞雄奇 ;
金之钧 ;
姜振学 ;
左胜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9-13
[5]   渤海湾叠合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勘探方向 [J].
梁生正 ;
杨国奇 ;
田建章 ;
刘明生 ;
杨俊红 .
石油学报, 2001, (06) :1-4+7
[6]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45-851
[7]   叠合盆地构造解析几点思考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贾承造 ;
马宗晋 ;
曲国胜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3) :251-255
[8]   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类型及研究思路 [J].
王定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9-23
[9]   成盆期后改造与中国含油气盆地地质特征 [J].
赵重远 ;
周立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7-10
[10]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