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RF与MM5模拟1998年三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71
作者
孙健
赵平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WRF; MM5; 暴雨; 模式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使用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和UCAR/PSU的MM5 (v3)模式 ,对 19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次强降水过程 ,即 5月的 1次华南暴雨过程 ,7月初的 1次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和 7月下旬的 1次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WRF模式能够成功模拟这几次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 ;与MM5对比 ,WRF更好地模拟了引起这几次降水过程中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和移动过程 ,从而使WRF模拟的降水落区好于MM5。但在这几次过程中WRF模拟的降水都较MM 5为小 ,也小于实况值 ,分析可见 ,WRF模拟的垂直速度明显小于MM5的模拟结果 ,这可能是导致模拟的降水偏小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92 / 7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998年6月28日~7月2日淮河流域暴雨分析 [J].
刘淑媛 ;
郑永光 ;
王洪庆 ;
吴庆丽 .
气象学报, 2002, (06) :774-779
[2]   暴雨雨团中β尺度流场结构的数值模拟 [J].
吴庆丽 ;
陈敏 ;
王洪庆 ;
陶祖钰 .
科学通报, 2002, (18) :1437-1440+1446
[3]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J].
徐亚梅 ;
高 坤 .
气象学报, 2002, (01) :85-95
[4]   1998年7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暴雨特征的分析研究 [J].
赵思雄 ;
孙建华 ;
陈红 ;
张凤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04) :81-94
[5]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M].陶诗言等著;.气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