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被引:24
作者
晋齐鸣,潘顺法,姜晶春,卢宗志
不详
机构
[1] 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规律,致病性;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1995.02.024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永生腐霉菌(Pythium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catem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部位不同。禾谷镰刀菌主要是胚根,腐霉菌主要是次生根和须根。在感病品种中,病原菌侵染的高峰期从散粉盛期开始。而在抗病品种上则从灌浆期开始。在灌浆期以前,病原菌只能侵染植株的根系。以后则侵入植株的茎部组织到乳熟期侵入到第三茎节。本试验的结论客观地反映了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在大田自然条件下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