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

被引:146
作者
贺金生
王政权
方精云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哈尔滨,北京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根系生态; 根系生物地理; 地下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过程; 地下生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然而,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全球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一个新兴的生态学领域——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ecology)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地下生态学从不同学科层次探索地下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分析了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联、根系生态、根系生物地理,以及地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着重评述地下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的若干理论问题,指出地下生态学将是21世纪生态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226 / 12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为什么野外观测和受控实验结果不一致? [J].
贺金生 ;
方精云 ;
马克平 ;
黄建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6) :835-843
[2]   水曲柳苗木地下竞争与地上竞争的定量研究 [J].
王政权 ;
王军邦 ;
孙志虎 ;
范志强 ;
韩有志 .
生态学报, 2003, (08) :1512-1518
[3]   混交条件下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J].
张彦东 ;
沈有信 ;
白尚斌 ;
王政权 .
林业科学, 2001, (05) :16-23
[4]   落叶松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 [J].
张彦东 ;
白尚斌 ;
王政权 ;
王庆成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31-34
[5]   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 [J].
黄建辉 ;
韩兴国 ;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1999, 19 (02) :128-135
[6]   高寒草甸植物地下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周转值分析 [J].
李英年 .
中国农业气象, 1998, (01) :37-39+43
[7]   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J].
张新时 ;
周广胜 ;
高琼 ;
倪健 ;
唐海萍 .
地学前缘, 1997, (Z1) :141-148
[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进展 [J].
周广胜,张新时,郑元润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3) :270-275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 , 冯宗炜等著, 1999
[10]   Mycorrhizal controls on belowground litter quality [J].
Langley, JA ;
Hungate, BA .
ECOLOGY, 2003, 84 (09) :2302-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