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北部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地利用强度与潜力分析

被引:13
作者
齐跃普 [1 ]
崔永清 [2 ]
李新旺 [2 ]
王树涛 [2 ]
孙景璐 [3 ]
耿志阔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城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2]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石家庄师兄弟土地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农用地; 通辽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具有高敏感性特点,对其利用强度及潜力分析能够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支持。论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通辽市从北向南选取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和科尔沁区作为典型区域,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农地产能差异及空间变异规律,并对该地区农地利用强度及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产能较低,贯穿开鲁县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带状区域及科尔沁区沿西辽河分布的带状区域是研究区产能最高的区域;②西辽河平原区各层次产能均高于大兴安岭丘陵区,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对产能产生主要影响,县区之间可实现产能差异性小于理论产能,利用和管理水平是产能发挥的根本;③理论利用强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理论利用潜力自东向西递减,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自南向北递减,可实现利用潜力西高东低;④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属于粮食主产区,应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着重解决土地利用粗放、非法占用耕地的问题;北部丘陵区应因地制宜,对不适耕种的区域建议还林还草,加强生态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2072 / 20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过去20年中国耕地生产力区域差异变化研究 [J].
方修琦 ;
殷培红 ;
陈烽栋 .
地理科学, 2009, 29 (04) :470-476
[2]   遥感数据驱动的耕地生产潜力模型与应用 [J].
高文彬 ;
江东 ;
杨小唤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597-602
[3]   区域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空间特征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J].
何英彬 ;
陈佑启 ;
姚艳敏 ;
许新国 ;
唐鹏钦 ;
余强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439-447
[4]   基于GIS和分等成果的县域内农用地定级方法研究——以山东省平阴县为例 [J].
赵璐 ;
郑新奇 .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04) :145-148
[5]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农业统计的产能核算研究 [J].
郧文聚 ;
王洪波 ;
王国强 ;
张蕾娜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4) :32-37
[6]   东北温带旱作农业主要作物生产潜力及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以黑龙江海伦市为例 [J].
戴尔阜 ;
王昊 ;
吴绍洪 ;
靳京 .
地理研究, 2007, (03) :461-469
[7]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J].
张晋科 ;
张凤荣 ;
张琳 ;
张迪 ;
吴初国 ;
孔祥斌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11) :2278-2285
[8]   农用地分等定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湖南省为例 [J].
伍育鹏 ;
郧文聚 ;
赵烨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415-418
[9]   1996-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研究 [J].
张凤荣 ;
张晋科 ;
张迪 ;
吴初国 ;
徐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2) :8-14
[10]   土地质量、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J].
李天杰 ;
郧文聚 ;
赵烨 ;
程锋 ;
陈桂珅 ;
杨玲 ;
李文利 .
资源·产业, 2006, (01)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