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温度事件区域性的分析方法及其结果

被引:22
作者
黄丹青
钱永甫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关键词
日阈值; 极端温度事件; 区域性; 面积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1961-2002年42年中国站点的日最高、最低温度资料,运用累积频率的阈值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以及全国的温度日较差极端事件的区域性特征.本研究中的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指的是,当某单站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同时,全国其余各站也发生同一种极端温度事件的概率分布,即成片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尺度.对每个研究站点均可寻找出一个与基准站同时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高概率站群,近似地用面积指数来表征站点群的区域大小,以此衡量成片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大小.结果指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面积指数的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我国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面积指数的大值区分别集中在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南部,江西省北部和长三角地区,陕西省和山东半岛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南部.即说明,无论是极端高温事件还是低温事件,上述地区的区域敏感性均较高,同时发生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区域尺度较大.四个区域的区域平均的差异表现为:在极端高温事件中,江淮地区的面积指数最大,华北地区的最小.在极端低温事件中,华南地区的面积指数最大,而江淮和东北地区的最小.同时,对温度日较差的极值事件分析可知,极端高值事件的面积指数的大值区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小值区则集中在新疆西北西部地区,而温度日较差的极端低值事件的面积指数分布特征为:内蒙古中部、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为大值区,易于成片发生温度日较差的极端低值事件,且面积较广;而我国东北地区,新疆西北部和我国西部地区则为面积指数的小值区.区域平均的温度日较差的极值事件与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的面积指数揭示出温度日较差的高值(低值)事件与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区域平均的面积指数大值中心较为一致均为华南(华北)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15 / 7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极端温度事件的定义和趋势分析 [J].
黄丹青 ;
钱永甫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12-116
[2]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模拟夏季极端降水的初步分析 [J].
黄丹青 ;
钱永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38-248
[3]   近50年中国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分析 [J].
陈铁喜 ;
陈星 .
高原气象, 2007, (01) :150-157
[4]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J].
翟盘茂 ;
潘晓华 .
地理学报, 2003, (S1) :1-10
[5]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trends in twentieth and twenty-first century simulations of the CCCma coupled model [J].
Stone, DA ;
Weaver, AJ .
CLIMATE DYNAMICS, 2003, 20 (05) :435-445
[6]   Observed coherent changes in climatic extremes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J].
Frich, P ;
Alexander, LV ;
Della-Marta, P ;
Gleason, B ;
Haylock, M ;
Tank, AMGK ;
Peterson, T .
CLIMATE RESEARCH, 2002, 19 (03) :193-212
[7]   Changes of climate extremes in China [J].
Zhai, PM ;
Sun, AJ ;
Ren, FM ;
Liu, XN ;
Gao, B ;
Zhang, Q .
CLIMATIC CHANGE, 1999, 42 (01) :203-218
[8]  
Effects ofclouds,soil,moisture,precipitation,and watervapor o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2 Dai A,Trenberth K E,Karl T R. Journal ofClimate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