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陆的探讨

被引:7
作者
林增品
机构
[1] 福建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华夏古陆; 褶皱带; 支地槽; 古生代地层; 地槽带; 构造带; 晚古生代; 沉积地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华夏古陆的提出及岐见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前震旦纪变质岩以往认为被泥盆系地层不整合覆盖,缺失下古生界。一九二四年葛利普首次将这一地区的古地理单位称之为“华夏古陆”,尔后为地质学者所长期沿用。一九五四年陈国达教授提出“基于这一地区系中国地台上的一个活化区,而范围又大致上相当于葛利普所早已提出的‘华夏古陆’的事实,作者建议称它为华夏活化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
[2]   福建省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内生金属矿成矿特点的探讨 [J].
陈耀安 ;
王培宗 .
福建地质, 1982, (02) :69-82
[3]   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 [J].
陈国达 .
地质学报, 1956, (03) :239-271
[4]  
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M]. 地质出版社 , 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编写组编,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