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8
作者
张丽芬 [1 ,2 ]
姚运生 [2 ]
廖武林 [1 ,2 ]
李井冈 [1 ,2 ]
王秋良 [2 ]
王墩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上地幔; 地震各向异性; SKS分裂; 大别造山带; 扬子地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选用湖北数字地震台网(HB台网)和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CB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使用旋转相关法和切向能量最小法,计算得到了湖北地区20个地震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较为复杂:大别造山带内,呈平行于大别造山带构造走向的NWW向,且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基本一致,反映印支燕山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南北向挤压碰撞造山的过程,而地幔流动则是造成这种南北挤压的力源.扬子板块内NWW向虽与绝对板块运动趋势一致,但比较离散,受地幔对流影响不明显,而NE向各向异性主要与燕山后期之后应力场的转变有关.分析认为,该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为地幔流动和固结在岩石圈中的"化石各向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平行,可以作为地壳变形与上地幔连贯变形的证据.整个研究区域得到的分裂延迟时间在0.5~1.35 s之间,厚度在58~155 km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青藏高原及其部分邻区地震各向异性和上地幔特征 [J].
姜枚 ;
许志琴 ;
A.Hirn ;
刘妍 ;
董英君 ;
薛光琦 ;
钱辉 .
地球学报, 2001, (02) :111-116
[22]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J].
徐佩芬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陈辉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77-385+434
[23]   大别造山带地壳S波分裂和介质各向异性 [J].
王椿镛 ;
丁志峰 ;
陈学波 ;
陈光英 ;
李桂银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23) :2539-2542
[24]   大别山造山带的横波特征与地壳结构 [J].
李英康 ;
李敬卫 ;
吴宣志 ;
卢德源 .
中国地质, 1997, (08) :40-45
[25]   西藏定日-青海格尔木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J].
史大年 ;
董英君 ;
姜枚 ;
赵红 ;
G.Poupinet ;
A.Hirn ;
A.Nercessian .
地质学报, 1996, (04) :291-297
[2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27]   青藏高原南部下的横波各向异性 [J].
吕庆四,马开义,姜枚 .
地震学报 , 1996, (02) :215-223
[28]   青藏高原横波分裂的观测研究 [J].
丁志峰,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2) :211-220
[29]   中国云南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 [J].
李白基,张俊伟,邓英娥 .
地震研究, 1995, (03) :227-236
[30]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 [J].
刘建华,刘福田,孙若昧,吴华,吴丹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1) :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