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60
作者
王晓龙 [1 ]
胡锋 [1 ]
李辉信 [1 ]
秦江涛 [1 ]
张斌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红壤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量; 坡位分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为背景,研究了红壤小流域花生地、花-橘间作、橘园和板栗园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 ̄5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依次为板栗园>橘园>花-橘间作>花生地,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板栗园>花生地>花-橘间作地>橘园。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呈现出高度的坡位变异,坡麓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坡顶和坡中,且这种分异主要反映在0 ̄5cm土层,其中从坡顶到坡麓0 ̄5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幅依次为板栗园(28%)>花生地(24%)>橘园(13%)>花-橘间作地(7%);而土壤微生物量氮为花生地(29%)>橘园(14%)>板栗园(13%)>花-橘间作地(8%)。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容重、含水量、有机碳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全磷、有效磷相关性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指示意义 [J].
刘满强 ;
胡锋 ;
何园球 ;
李辉信 .
土壤学报, 2003, (06) :937-944
[2]   地膜覆盖玉米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J].
张成娥 ;
梁银丽 ;
贺秀斌 .
生态学报, 2002, (04) :508-512
[3]   玉米根茬留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 [J].
宋日 ;
吴春胜 ;
牟金明 ;
姜岩 ;
郭继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303-306
[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为红壤质量生物指标的探讨 [J].
俞慎 ;
李勇 ;
王俊华 ;
车玉萍 ;
潘映华 ;
李振高 .
土壤学报, 1999, (03) :413-422
[5]   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及土地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J].
杨武德 ;
王兆骞 ;
眭国平 ;
陈宝林 ;
徐锴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2) :48-51
[6]   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微生物量研究 [J].
陈国潮 ;
何振立 .
土壤通报, 1998, (06) :37-39
[7]   人为加速侵蚀下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J].
史衍玺 ;
唐克丽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01) :29-34+41
[8]   红壤丘陵小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评价和预测 [J].
王效举 ;
龚子同 .
土壤学报, 1998, (01) :135-139
[9]   红壤丘陵小区域水平上不同时段土壤质量变化的评价和分析 [J].
王效举 ;
龚子同 .
地理科学, 1997, (02) :46-54
[10]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J].
何振立 .
土壤, 1997, (02) :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