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定量评价方法探讨——以江西兴国县为例

被引:43
作者
孙昕 [1 ,2 ]
李德成 [1 ]
梁音 [1 ]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综合效益; 水土保持; 定量评价; 小流域; 兴国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选择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省兴国县境内的治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的塘背河、廖公坑、蕉溪河3个小流域为对象,选择了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30个评价指标,对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2)针对同一区域多个小流域一起进行评价,有利于通过对比揭示不同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对指导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兴国县3个小流域通过积极的治理投入,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4)由于治理投入和治理时间的差异,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塘背河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最高;廖公坑小流域治理中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低;蕉溪河小流域治理较差,经济效益最低。各流域应抓住自身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搞好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定量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 [J].
陈渠昌 ;
张如生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 (02) :95-104
[2]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J].
魏强 ;
柴春山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1) :87-89
[3]   关于计算恩格尔系数的讨论 [J].
单文豪 .
上海统计, 2003, (02) :38-39
[4]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J].
康玲玲 ;
王云璋 ;
王霞 .
土壤与环境, 2002, (03) :274-278
[5]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J].
王春玲 ;
李世明 ;
王久丽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2) :53-56
[6]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J].
段巧甫 .
中国水土保持, 2000, (06) :16-18+48
[7]   兴国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与体会 [J].
周昌涵 .
江西水利科技, 1999, (04) :210-212+216
[8]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李智广 ;
李锐 ;
杨勤科 ;
赵永安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S1) :71-75
[9]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刍议 [J].
李智广 ;
李锐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5) :20-24
[10]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兴国县水土流失动态演变 [J].
李德成 ;
史德明 .
中国水土保持, 1998, (02) :33-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