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缅萨洼金矿两类矿石绢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1
作者
李晓峰
毛景文
陈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40Ar/39Ar年代学; 蚀变花岗岩; 含金石英脉; 缅萨洼; 扬子地台西缘;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3.016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 ; 081803 ;
摘要
缅萨洼金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南段,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过渡地带,是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蚀变花岗岩和含金石英脉两类矿石中的绢云母进行4 0 Ar/ 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试,获得蚀变花岗岩中绢云母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 3.31±0 .0 7Ma和2 3.2 6±0 .4 2 Ma;含金石英脉中绢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 2 .98±0 .31Ma和2 2 .5 8±0 .31Ma。这些数据表明缅萨洼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2 3Ma左右,这对于认识扬子地台西缘金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四川大渡河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硫氢氧同位素示踪 [J].
李晓峰 ;
毛景文 ;
王登红 ;
罗辅勋 .
地质学报, 2004, (02) :203-210
[2]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J].
骆耀南 ;
俞如龙 .
地球学报, 2002, (05) :417-422
[3]   大渡河金矿田喜马拉雅期成矿的40Ar/39Ar年龄依据及其意义 [J].
闫升好 ;
杨建民 ;
王登红 ;
陈毓川 ;
徐珏 .
地质学报, 2002, (03) :384-388
[4]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J].
王登红 ;
杨建民 ;
闫升好 ;
徐珏 ;
陈毓川 ;
薛春纪 ;
骆耀南 ;
应汉龙 .
地球学报, 2002, (02) :135-140
[5]   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的研究 [J].
李晓峰 ;
华仁民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0, (04) :333-340
[6]   四川缅萨洼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小春 ;
卢盛明 ;
胡江 ;
何刚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9, (03) :3-5
[7]   成矿地质事件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J].
陆松年 ;
李怀坤 ;
李惠民 .
地学前缘, 1999, (02) :142-149
[8]   扬子地台西缘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特征 [J].
喻安光 ;
郭建强 .
四川地质学报, 1997, (04) :262-264+365
[9]   激光显微探针 ̄(40)Ar/ ̄(39)Ar定年方法研究 [J].
陈文,罗修泉,郑宝英,张思红 .
地球学报, 1994, (Z1) :197-205
[10]  
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M].骆耀南等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