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47
作者
闫慧敏
刘纪远
黄河清
董金玮
徐新良
王军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田生产力; 遥感; 光能利用率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1999年开始启动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耕地的分布与生产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应用由TM遥感影像获取的1980s-2000年与2000-2005年两个时间段耕地变化数据,结合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耕地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估算两个研究时段耕地生产力变化特征,比较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主导下两个时期耕地转移对各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因城市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占土地利用变化(LUCC)导致的耕地生产力减少总量比例均在6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增耕地生产力总量比被占用耕地生产力高87%,耕地转移使中国耕地生产力增加。2000-2005年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启动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持续占用导致耕地生产力占补正平衡指数由前一时段的正平衡变为负平衡,转出耕地生产力总量比新增耕地生产力高31%,耕地转为林草地和建设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分别较前一时段提高57%和85%。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等驱动因素作用下耕地开垦区与占用区的空间分布差异使得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态和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79 / 5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 [J].
石全红 ;
王宏 ;
陈阜 ;
褚庆全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9) :369-373
[2]   粮食——中国农业的永恒难题与主题 [J].
刘巽浩 ;
胡跃高 ;
陈阜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0, (04) :385-391
[3]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4]   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 [J].
蔡运龙 ;
汪涌 ;
李玉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3) :11-18+31
[5]   基于耕地面积订正的中国复种指数研究 [J].
汪涌 ;
王滨 ;
马仓 ;
钟晓琳 ;
蔡运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12) :46-52
[6]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探析与政策思考 [J].
张宪法 ;
高旺盛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2) :140-143
[7]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 [J].
陈百明 ;
周小萍 .
资源科学, 2004, (05) :38-45
[8]   我国粮食安全隐患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策 [J].
邹定斌 ;
宁娇丽 ;
方金梁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4, (03) :165-168
[9]   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 [J].
李茂 ;
张洪业 .
资源科学, 2003, (03) :49-56
[10]   我国土地政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J].
徐小黎 ;
史培军 ;
杨明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