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HPLC-Q/TOF-MS技术的黄色金针菇菌柄和菌盖成分分析

被引:9
作者
陈一龙
李卿
陈仕江
张德利
罗昌树
贺宗毅
机构
[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关键词
黄色金针菇; 差异代谢物; 化学成分; 呈味物质; 差异分析;
D O I
10.16488/j.cnki.1005-9873.2021.01.011
中图分类号
S646.1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对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柄和菌盖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色金针菇菌柄和菌盖代谢产物差异明显,得到8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L-瓜氨酸(L-citrulline)、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黄嘌呤(xanthosine)、2′-脱氧尿苷(2′-deoxyuridine)、吡哆醇(pyridoxine)、胸腺嘧啶(thymidine)、核糖胸腺嘧啶(ribothymidine)、烟酰胺(nicotinamide);根据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二级碎片裂解规律,再结合数据库信息,鉴定黄色金针菇中130种化合物,其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3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34种、有机酸及脂类37种、糖醇类9种、生物碱类8种和其他化合物9种;呈味物质中,与菌柄比较,菌盖中水溶性糖醇含量较低,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较高。研究结果为黄色金针菇菌柄和菌盖代谢物差异、活性物质及呈味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9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复热对亚油酸-木糖-半胱氨酸体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J].
张哲奇 ;
臧明伍 ;
张凯华 ;
李丹 ;
王守伟 ;
李笑曼 .
食品科学 , 2020, (12) :166-172
[2]   基于UPLC-MS代谢组学技术的枣果皮黄酮类化合物分析 [J].
王乐飞 ;
古绍彬 ;
吴影 .
食品科学, 2020, (24) :155-161
[3]   超声波、微波及其协同作用对香菇柄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 [J].
崔文甲 ;
曹世宁 ;
王文亮 ;
弓志青 ;
王延圣 ;
贾凤娟 .
食品工业, 2019, 40 (11) :71-75
[4]   呈味核苷酸产品在鸡精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J].
石庆安 .
现代食品, 2019, (12) :92-94
[5]   不同生育期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J].
顾可飞 ;
王红梅 ;
周昌艳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9, (03) :81-83
[6]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肉中的卡拉胶 [J].
张会亮 ;
黄传峰 ;
李佩璇 ;
江丰 ;
孙姗姗 ;
丁宏 ;
曹进 .
食品科学, 2019, 40 (10) :298-303
[7]   金针菇脂溶性成分分析 [J].
彭琳娜 ;
郑康威 ;
姬利强 ;
辛昕 ;
李山雷 ;
李昌勤 ;
王金梅 .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6 (01) :27-29
[8]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J].
牛玉蓉 ;
宋爽 ;
刘宇 ;
荣成博 ;
许峰 ;
赵爽 ;
王守现 .
食药用菌, 2016, (06) :413-415
[9]   食用菌中呈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J].
曹世宁 ;
陈相艳 ;
崔文甲 ;
弓志青 ;
李大鹏 ;
王文亮 .
食品工业, 2016, 37 (03) :231-234
[10]   金针菇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J].
韩乐 ;
冯娜 ;
韩伟 .
食用菌学报, 2015, 22 (04)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