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前汛期MCS的活动特征及组织发展形式

被引:23
作者
梁巧倩 [1 ]
项颂翔 [1 ]
林良根 [1 ]
蒙伟光 [2 ]
机构
[1] 广州中心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华南前汛期; 时空分布; 环流特征; 组织形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卫星云图Tbb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按照Jirak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分类方法,将华南MCS分为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PECS(线状或长条状MCS)、MβCCS和MβECS(即β尺度的MCC和β尺度的PECS)4种类型,对华南前汛期MCS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生发展的组织形式和天气学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CS是华南地区MCS的主要发展形式。4—6月MCS的发生个数逐月增多。MCS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主要集中于下午到上半夜形成,傍晚到半夜之间发展成熟。但具体到不同的4种类型,其日变化特征有一定差异。MCS活动分布特征与地形没有明显对应关系,全区都可有PECS发生。MCS主要以东移为主,其次的移动方向4种不同类型分别略有不同。MCS的发生发展有3种主要天气形势:500 hPa槽前西南风场型、850 hPa切变线南侧的西南风场型和地面低槽配合的Ⅰ型;500 hPa西北风场型、850 hPa切变线型和地面低槽配合的Ⅱ型;500 hPa西风槽过境型、850 hPa切变线南侧的西南风场型和地面低槽配合的Ⅲ型。孤立发展和合并增长是华南MCS的主要组织发展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近40年西江流域前汛期致洪暴雨期间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J].
罗秋红 ;
纪忠萍 ;
吴乃庚 ;
蔡洁云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201-210
[2]   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 [J].
张晓美 ;
蒙伟光 ;
张艳霞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5) :551-560
[3]   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 [J].
谷德军 ;
纪忠萍 ;
王东晓 ;
梁建茵 ;
方一川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4-20
[4]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J].
蒙伟光 ;
王安宇 ;
李江南 ;
冯瑞权 ;
侯尔滨 .
大气科学, 2004, (03) :330-341
[5]   华南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J].
蒙伟光 ;
王安宇 ;
李江南 ;
冯瑞权 ;
梁嘉静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73-77
[6]   1995年中国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 [J].
陶祖钰 ;
王洪庆 ;
王旭 ;
马禹 .
气象学报, 1998, (02) :39-50
[7]   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J].
项续康,江吉喜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5, (01) :9-17
[8]   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研究 [J].
李玉兰 ;
王婧嫆 ;
郑新江 ;
过文娟 ;
黄文根 .
大气科学, 1989, (04) :417-422+507
[9]  
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 气象出版社 , 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编写组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