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断裂及其区域意义

被引:7
|
作者
胡军 [1 ]
机构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关键词
阿尔金; 破碎带; 构造带; 地质构造; 断层; 塔里木河盆地; 塔里木盆地; 断裂系; 阿尔金山; 塔里木地块; 走滑;
D O I
10.16256/j.issn.1001-8956.1987.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多次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认为参加“活断层比较研究”的阿尔金断裂,对高原与盆地的地貌、构造、地震等均有明显控制作用。单个断层破碎带宽约1.5公里,受几个新活动破裂面切错,常形成数个断错台阶。这里古地震遗迹丰富,断错山脊、水系明显。第三纪末期,断层性质由逆冲转化为走滑为主,对古亚洲的形成和高原的整体隆升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亚洲大陆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及地壳构造特征的探讨
    王谦身
    武传真
    刘洪臣
    魏英
    [J]. 地震地质, 1982, (03) : 1 - 9
  • [2] 斜切昆仑山脉的库牙克裂谷
    赵子允
    朱时达
    [J]. 科学通报, 1980, (24) : 1131 - 1133
  • [3]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球物理地质译文集[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王绍舟, 1982
  • [4] 漂移的大陆[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性春 编写,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