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83
作者
张恒义 [1 ]
刘卫东 [1 ]
林育欣 [1 ,2 ]
单娜娜 [1 ,3 ]
王世忠 [1 ,4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厦门大学
[3] 新疆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4] 浙江财经学院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足迹; 空间差异;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 s-nhm2/人(省公顷,记为:s-nhm2),而生物承载力只有0.24 s-nhm2/人,生态赤字达0.94 s-n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达4.91,是典型的生态赤字地区。另外,浙江省各地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舟山和温州处于高强度生态压力,宁波、杭州、台州、金华和绍兴处于中强度生态压力,而丽水、衢州、湖州和嘉兴处于低强度生态压力。最后借助IPAT的分析,发现杭州、金华、嘉兴、湖州和衢州等地的万元GDP占用足迹不同程度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合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738 / 27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王世忠 ;
单娜娜 ;
梁红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82-92
[2]   西安市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J].
张秋花 ;
薛惠锋 ;
寇晓东 ;
吴介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0) :110-114
[3]   基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核算差异分析 [J].
吴开亚 ;
王玲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80-83
[4]   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69-78
[5]   中国2002年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J].
陈敏 ;
王如松 ;
张丽君 ;
怀保光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03) :3424-3428
[6]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初探——以杭州市为例 [J].
余万军 ;
吴次芳 ;
尹奇 ;
方斌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122-130
[7]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J].
任志远 ;
黄青 ;
李晶 .
地理学报, 2005, (04) :597-606
[8]   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J].
杨海林 ;
宁丰收 ;
游霞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53-256
[9]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J].
王学全 ;
卢琦 .
林业科学, 2005, (03) :12-18
[10]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 [J].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李广军 .
东北大学学报, 2005, (04) :29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