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被引:80
作者
赵国泉
李凯明
赵海玲
刘锐娥
孙粉锦
狄永军
李永涛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井下三公司孤东作业大队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 次生孔隙; 长石溶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主要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主要孔隙类型为次生孔隙。镜下观察,次生孔隙的形成除了与沉积物源、沉积环境和搬运介质有关外,还与后期成岩阶段长石的溶蚀作用有关。根据长石溶蚀的岩石学证据,建立反应方程式对长石溶蚀进行计算,综合考虑溶蚀的温度、反应的热力学趋势、体积的减小等因素,认为钾长石溶蚀可提供较大的次生孔隙,钙长石和钠长石溶蚀效果较差。在有机酸参与下碱性长石的溶蚀作用是该区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图3表2参20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5+75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条件 [J].
张新建 ;
刘新刚 ;
王鑫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27-129+186
[2]   苏里格庙盒8气层次生孔隙成因及孔隙演化模式探讨 [J].
刘锐娥 ;
孙粉锦 ;
拜文华 ;
马成华 ;
黄月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47-49
[3]   浅述次生孔隙的成因 [J].
李义军 .
西北地质, 2002, (01) :65-69
[4]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深部储集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J].
王鹏 ;
赵澄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44-46+13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 [J].
闵琪 ;
付金华 ;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姬红 ;
李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26-29+110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研究 [J].
张金亮 ;
常象春 ;
张金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0-35+110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J].
赵林 ;
夏新宇 ;
戴金星 ;
洪峰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2) :136-139+166
[8]   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J].
谢继容 ;
孔金祥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0, (01) :52-55+51
[9]   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 [J].
陈丽华 ;
赵澄林 ;
友亮 ;
王雪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77-79+10
[10]   长石溶解质量平衡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 [J].
杨香华 ;
孙永传 ;
李惠生 ;
吴志轩 ;
周士科 ;
武文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3) :51-53+4-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