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含H2S天然气中硫化物成因探讨

被引:8
作者
刘全有 [1 ]
金之钧 [1 ]
吴小奇 [1 ]
刘文汇 [1 ]
张永峰 [2 ]
张殿伟 [1 ]
高波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硫化物; TSR; 热裂解; 热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含硫天然气中H2S、噻吩、硫醇和氧硫化碳等硫化合物的分析测试,认为四川盆地天然气中H2S来源于原油裂解和TSR,高H2S含量(大于5%)主要是由TSR后期改造造成的。噻吩是烃类在热力作用下分解而形成的,与干酪根类型和TSR后期改造关系不明显。噻吩热稳定性好,在高温度气藏中仍能有效保存。凝析气藏中,大量硫醇类化合物则主要通过热力或热催化作用以及TSR改造形成,而高含H2S(大于15%)可能会抑制硫醇类化合物的形成或者硫醇化合物在高演化条件下发生热分解。氧硫化碳(COS)的形成不同于噻吩和硫醇,主要是SO2在镧催化作用下形成的,且COS可能是H2S形成过程中伴随的中间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四川盆地海相层系天然气成因类型与TSR改造沥青证据 [J].
刘全有 ;
金之钧 ;
王毅 ;
杨春 ;
高波 ;
张殿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5) :759-762
[2]   川东北地区酸性气体中CO2成因与TSR作用影响 [J].
刘全有 ;
金之钧 ;
高波 ;
张殿伟 ;
胡安平 ;
杨春 ;
李剑 .
地质学报, 2009, 83 (08) :1195-1202
[3]   川东北地区石炭系与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J].
陈践发 ;
唐友军 ;
徐立恒 ;
李玲 ;
马广宇 ;
赵兴齐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 (06) :741-747
[4]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s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the East Sichuan Basin[J]. ZHU Guangyou~(1,*) ZHANG Shuichang~1 LIANG Yingbo~1 ZHOU Guoyuan~2 WANG Zhengjun~1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Beijing 100083 2 East Sichuan Drilling Co.Ltd.,Sichuan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400021.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7(05)
[5]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J].
金之钧 ;
龙胜祥 ;
周雁 ;
沃玉进 ;
肖开华 ;
杨志强 ;
殷进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571-583+593
[6]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37-1046
[7]   中国硫化氢天然气研究 [J].
樊广锋 ;
戴金星 ;
戚厚发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03) :1-10
[8]   再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J].
黄籍中 .
地球化学, 1990, (01) :32-43
[9]   膏盐盆地高硫原油中的长链烷基噻吩类化合物 [J].
盛国英 ;
傅家谟 ;
S.C.Brassell ;
G.Eglinton ;
江继纲 .
地球化学, 1986, (02) :138-146
[10]  
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M]. 科学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