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被引:136
作者
刘和甫
汪泽成
熊保贤
李永林
刘立群
张建珍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
关键词
盆山耦合; 碰撞造山带-周缘前陆盆地; 俯冲造山带-弧后前陆盆地; 再生造山带-再生前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根据挤压造山带类型与前陆盆地类型 ,可以划分出 3种耦合类型 ,即 ( 1)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 ,( 2 )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及 ( 3)再生造山带与再生前陆盆地。因此前陆盆地是伴随着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而发育 ,造山带断滑系统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结构、沉积层序及构造样式等 ,从而制约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7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雪峰山的构造性质与演化.[M].丘元禧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9,
[2]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质基础.[M].杨俊杰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  
滇川西部古特提斯造山带.[M].钟大赉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4]  
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构造样式.[M].汤良杰著;.地质出版社.1996,
[5]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罗志立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6]  
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M].肖序常;汤耀庆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J].
卢华复 ;
陈楚铭 ;
刘志宏 ;
贾东 ;
王国强 ;
贾承造 .
石油学报, 2000, (03) :18-24+108
[8]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J].
魏国齐 ;
贾承造 ;
施央申 ;
卢华复 ;
王良书 .
地质学报, 2000, (02) :123-133
[9]   初论板内造山带 [J].
张长厚 .
地学前缘, 1999, (04) :295-308
[10]   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J].
崔盛芹 .
地学前缘, 1999, (04) :28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