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被引:20
作者
曾令华
李红光
机构
[1]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2]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湖南长沙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中介目标; 相关性; 可预测性; 可控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8+143 +1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内生货币与经济增长——理论假说与中国经验事实 [J].
王洪斌 ;
董凤斌 .
经济科学, 2004, (03) :5-14
[2]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
夏斌 ;
廖强 .
经济研究, 2001, (08) :33-43
[3]   关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变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J].
王劲松 ;
虞吉海 .
经济学动态, 2000, (04) :62-66
[4]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易丹辉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