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小麦植株水分分布和变化规律

被引:32
作者
要世瑾 [1 ,2 ]
杜光源 [3 ]
牟红梅 [1 ,2 ]
栾翔宇 [1 ]
马鸿雁 [1 ]
刘嘉男 [1 ]
刘梦达 [1 ]
齐笑 [1 ]
何建强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作物; 水分; 核磁共振; 冬小麦; T2弛豫谱幅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活体冬小麦植株水分的分布状况和连续变化过程,该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无损、非侵入的技术优势,分析了小麦各器官T2弛豫谱特征及其反映的代谢特性,分别推求出小麦叶片、茎秆和穗的信号幅值与被检测器官纯水含量以及鲜质量的回归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量活体冬小麦植株各器官湿基含水率的检测方法。对活体植株各器官湿基含水率核磁共振检测方法的可靠性验证表明,由核磁共振法和烘干法测定的小麦叶片、茎秆和穗的湿基含水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3%、3.5%、3.3%。然后将该检测方法用于监测同一株冬小麦各器官湿基含水率的长期变化和日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乳熟期至成熟期,小麦各个器官的湿基含水率均逐渐减小,而叶片湿基含水率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乳熟期叶片的湿基含水率由8:00逐渐减少,且在14:00-16:00达到最低值后开始恢复,于20:00恢复至当日初始水平。成熟期叶片湿基含水率由8:00逐渐减少,但在20:00不能恢复至日内的初始水平。由于这套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小麦湿基含水率检测方法能够对同一植株进行活体无损连续监测,因此该研究的结果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揭示冬小麦植株体内水分的连续变化规律和植株衰老过程,从而为研究冬小麦健康生长耗水规律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 [1] 基于植气温差的小麦水分状况监测研究.[D].柴金伶.南京农业大学.2011, 01
  • [2] 肌肉水分分布、抗氧化性与生鲜猪肉持水性的关系.[D].姜晓文.浙江工商大学.2009, 01
  • [3] 小麦叶片衰老态势核磁共振分析
    杜光源
    唐燕
    张嵩午
    王长发
    郭蔼光
    [J].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45 (04) : 264 - 270
  • [4] 植物抗旱生理研究与农业抗旱实践——科学生涯片断
    山仑
    [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 49 (06) : 505 - 508
  • [5] 用低场核磁分析胡萝卜切片干燥过程的内部水分变化
    张绪坤
    祝树森
    黄俭花
    徐刚
    徐建国
    李华栋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2) : 282 - 287
  • [6]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作物根系无损检测
    张建锋
    吴迪
    龚向阳
    何勇
    刘飞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8) : 181 - 185
  • [7]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鱼糜制品在储藏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林晶晶
    林向阳
    吴佳
    卞智英
    叶楠慧
    朱榕壁
    [J]. 食品科学, 2011, 32 (19) : 46 - 49
  • [8] 植物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杨启良
    张富仓
    刘小刚
    王玺
    张楠
    戈振扬
    [J]. 生态学报, 2011, 31 (15) : 4427 - 4436
  • [9] 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蒸腾速率的影响
    张红卫
    陈怀亮
    杨志清
    高正庆
    [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07) : 10 - 14
  • [10] 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刘培
    蔡焕杰
    王健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 (03) : 330 -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