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

被引:29
作者
左太安 [1 ,2 ]
刁承泰 [1 ]
苏维词 [3 ]
孙秀锋 [1 ]
官冬杰 [4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3]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4]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关键词
时空演变过程; 演变方式; 演变方向; 演变速率; 毕节试验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RS和GIS技术,解译了2000、2005和2010年3期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探讨石漠化时空演变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演变方式、演变方向和演变速率等指标,重点分析了不同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演绎了10年间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演变过程。研究表明:(1)10年间,石漠化总面积呈现先增加后趋稳的演变态势,石漠化扩张趋势虽然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还在恶化,防治形势仍很严峻;(2)石漠化演变方式以渐变式为主,跳跃式为辅,返变式最少;(3)石漠化演变的方向既存在改善也存在恶化,且轻度改善和轻度恶化的面积均比较大,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还没有根本遏制;(4)非石漠化与石漠化相互转换非常活跃,潜在石漠化虽被定义为非石漠化,但并不稳定,容易转变为石漠化;(5)石漠化演变速率分为转入速率、转出速率和综合速率,中度石漠化综合速率最高,转入速率大于转出速率,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是中度石漠化增加的主要来源;(6)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与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石漠化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7067 / 70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贵州岩溶石漠化20年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建存 ;
涂杰楠 ;
童立强 ;
郭兆成 .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04) :133-137
[2]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 [J].
熊康宁 ;
李晋 ;
龙明忠 .
地理学报, 2012, 67 (07) :878-888
[3]  
Response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Kars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o Landscape Pattern in Northwest of Guangxi,China[J]. ZHANG Mingyang 1,2,WANG Kelin 1,2,LIU Huiyu 3,ZHANG Chunhua 1,2 (1.Key Laboratory for Agro-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btropical Region,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unan 410125,China;2.Huanjiang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Karst Ecosystem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uanjiang 547100,China;3.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Nanji
[4]   一种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喀斯特地区裸岩率的计算方法初探 [J].
张盼盼 ;
胡远满 ;
肖笃宁 ;
李秀珍 ;
殷洁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 (04) :510-514
[5]   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过程——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 [J].
李森 ;
魏兴琥 ;
张素红 ;
李红兵 ;
王明刚 ;
罗红波 ;
王金华 .
生态学报, 2010, 30 (03) :674-684
[6]   基于GIS的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
张盼盼 ;
胡远满 ;
李秀珍 ;
肖笃宁 ;
殷洁 ;
李阳兵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2) :306-311+404
[7]   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 [J].
白晓永 ;
白晓永 ;
白晓永 ;
王世杰 ;
王世杰 ;
陈起伟 ;
程安云 ;
程安云 ;
倪雪波 ;
倪雪波 .
地理学报, 2009, 64 (05) :609-618
[8]   30a来粤北山区土地石漠化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四县(市)为例 [J].
李森 ;
王金华 ;
王兮之 ;
李辉霞 ;
陈志军 ;
廖肖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5) :816-826
[9]  
Rocky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the Karst Areas of Rural Guangxi,Southwest China[J]. LIU Yansu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100101,China WANG Jieyo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100101,China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39,China DENG Xiangzhe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
[10]   决策树分类法及其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J].
潘琛 ;
杜培军 ;
张海荣 .
测绘科学, 2008, (01) :208-2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