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新生代三阶段造山隆升模式:火成岩岩石学约束

被引:20
作者
赖绍聪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西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火成岩; 造山带; 隆升机制; 青藏高原;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0.02.014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从岩石大地构造学的角度 ,分析讨论了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作用的特点、差异、成对性及其对高原隆升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岩石学约束 ,在此基础上提出青藏高原是以冈底斯—羌塘造山带为核心 ,通过三次造山幕事件而形成的高原隆升新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机制 [J].
赖绍聪 .
岩石学报, 1999, (01) :99-105
[2]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隆升机制及对大陆变形影响 [J].
肖序常 ;
李廷栋 .
地质论评, 1998, (01) :112-112
[3]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深部构造物理作用——以“格尔木-唐古拉山”地质及地球物理综合剖面为例 [J].
许志琴 ;
姜枚 ;
杨经绥 .
地质学报, 1996, (03) :195-206
[4]   青藏高原西北缘地球动力学初探 [J].
郑剑东 .
地震地质, 1996, (02) :119-127
[5]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J].
高名修 .
地震地质, 1996, (02) :143-155
[6]   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J].
吴功建 ;
肖序常 ;
李廷栋 .
地球科学, 1996, (01) :37-38+40-43
[8]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成果综述(上) [J].
高锐 .
中国地质, 1995, (04) :26-28
[9]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 [J].
李廷栋 .
地球学报, 1995, (01) :1-9
[10]   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与陆内俯冲作用 [J].
邓晋福 ;
赵海玲 ;
赖绍聪 ;
刘厚祥 ;
罗照华 .
地球科学, 1994, (02) :13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