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

被引:12
作者
刘秉华
王山荭
杨丽
鲍海滢
孟凡华
夏兰芹
薛国典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近等基因系; 性状表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 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 ,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 ,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差异 ;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 2天 ,而开花期平均晚 1天左右 ;在同样遗传背景下 ,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穗长、每穗小穗数没有实质性差异 ,每株穗数受环境影响较大 ,但 9种基因型的平均值接近 ;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异交结实率差异明显 ,平均值为 38%。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春小麦株高、育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及应用 [J].
刘秉华 ;
王山荭 ;
杨丽 .
遗传, 1999, (04) :31-33
[2]   小麦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 [J].
刘秉华 .
大自然探索, 1993, (04) :13-15
[3]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98
[4]  
小麦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吴兆苏编著, 1990
[5]  
刘秉华. 山西农业科学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