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壳“管流”层的电磁探测证据

被引:79
作者
赵国泽 [1 ]
陈小斌 [1 ]
王立凤 [1 ]
王继军 [1 ]
汤吉 [1 ]
万战生 [1 ]
张继红 [2 ]
詹艳 [1 ]
肖骑彬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山东省地震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边缘; 大地电磁; 电性结构; 管流; 过渡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3 [电法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边缘及其附近地区石棉-乐山剖面大地电磁资料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和四川地块的电性结构有明显差别,东部的四川地块地壳总体电阻率大,西部的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总体电阻率小.西部地壳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为厚约10~15km的低阻层,电阻率最小达3~10Ωm,推测它含有较低黏滞度的部分熔融和(或)含盐流体,易于变形和流动,是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向东南方向挤出作用下形成的"管流"层.它使上地壳和下地壳解耦,上地壳高阻的脆性层以左旋走滑和逆冲的断层运动为主,地表抬升,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内.低阻层把鲜水河-安宁河深大断裂带截成上下两段.地壳上、中、下层各自厚度的横向变化,综合产生了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厚度西部厚、东部薄、地形西部高、东部低的过渡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31]   一种简单的大地电磁阻抗张量畸变分解方法 [J].
王立凤 ;
晋光文 ;
孙洁 ;
白登海 .
西北地震学报, 2001, (02) :69-77
[32]   地球电磁响应函数的旋转不变量特征 [J].
王立凤 ;
晋光文 ;
孙洁 ;
白登海 .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0, (04) :306-311+321
[33]   四川西部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J].
闻学泽 .
地震地质, 2000, (03) :239-249
[34]   MT二维正演计算中地形影响的研究 [J].
陈小斌 .
石油物探, 2000, (03) :112-120
[35]   感应矢量及其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 [J].
汤吉 ;
晋光文 ;
赵国泽 ;
李文军 ;
宣飞 ;
白登海 ;
詹艳 .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294-303
[36]   新疆玛纳斯大震区地壳深部的电性结构 [J].
詹艳 ;
赵国泽 ;
汤吉 ;
赵俊猛 ;
晋光文 ;
邓前辉 ;
王继军 .
地震地质, 1999, (02) :64-72
[37]   青藏高原西部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和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 [J].
孔祥儒 ;
王谦身 ;
熊绍柏 .
科学通报, 1999, (12) :1257-1265
[38]   晚第四纪以来安宁河断裂的构造活动与演化 [J].
王新民 ;
张成贵 ;
裴锡瑜 .
四川地震, 1998, (04) :1-12
[39]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变形机制研究——一个浅层次高温韧性平移剪切带 [J].
王宗秀 ;
许志琴 ;
杨天南 ;
郝美英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3) :54-61
[40]   山西阳高~河北容城剖面大地电磁资料的初步解释──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及其应用 [J].
赵国泽,汤吉,刘铁胜,詹艳,江钊 .
地震地质, 1996, (01) :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