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场的形成过程与综合治理

被引:142
作者
周华坤
周立
赵新全
刘伟
严作良
师燕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西宁市规划建设局 西宁
[3] 西宁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黑土滩”型退化草场; 退化过程; 综合治理;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3.0106
中图分类号
S812.6 [草原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江河源区草场退化严重 ,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 ,啮齿动物危害是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起了促进作用 ,“黑土滩”型退化草场的形成演替依照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的方向进行。江河源区退化草场的治理应该以减轻放牧压力为出发点 ,防止退化草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在此基础上 ,采用封育、除杂和施肥等人工调控策略 ,对不同程度退化草场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治理 ,同时全面贯彻落实“草原法”和“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措施 ,以冬春草场为重点 ,合理利用草场 ,开展草场建设 ,增加投入 ,提高牧民文化素质 ,加强牧区人才建设 ,恢复治理“黑土滩”型退化草场 ,实现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嵩草草甸[M]. 科学出版社 , 周兴民等著, 2001
[2]  
高寒牧区草地资源利用的探讨[A]. 汪玺,龙瑞军,徐长林.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 1994
[3]   补播禾草恢复“黑土滩”植被的效果 [J].
李希来 .
草业科学, 1996, (05) :19-21
[4]   高寒草甸草地与其退化产物——“黑土滩”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J].
李希来 .
草业科学, 1996, (02) :21-23
[5]   青海黑土滩草地成因及治理途径 [J].
李希来,黄葆宁 .
中国草地, 1995, (04) :64-67+51
[6]   果洛地区“黑土滩”中秃斑地测定 [J].
李希来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4, (03) :17-19
[7]  
青海省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A]. 周兴民.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1995
[8]   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 [J].
张国胜 ;
李希来 ;
李林 ;
胡玲 ;
李学共 ;
冯蜀青 .
中国草地, 1998, (06) :13-17+25
[9]   达日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J].
李青云 .
青海草业, 1999, (01) :47-49
[10]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