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研究

被引:11
作者
田松岩
刘延坤
沃晓棠
李云红
陈瑶
机构
[1] 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黑龙江省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云冷杉红松林; 椴树红松林; 蒙古栎红松林; 土壤有机碳;
D O I
10.13332/j.cnki.jbfu.2014.05.015
中图分类号
S714.2 [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阐明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沿海拔梯度分布的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最高,椴树红松林次之(仅1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低于云冷杉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云冷杉红松林最低,这种趋势(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同海拔梯度变化一致。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差异在不同土壤层次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2种活性碳、总有机碳与土壤全氮、CN之间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是森林类型、海拔、土壤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J].
王文静 ;
王百田 ;
吕钊 ;
仁本超 ;
王宁 ;
聂森 ;
曹远博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01) :81-85
[2]   六盘山南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 [J].
刘延惠 ;
王彦辉 ;
于澎涛 ;
熊伟 ;
郝佳 ;
张晓蓓 ;
徐丽宏 .
林业科学, 2012, 48 (12) :1-9
[3]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J].
马和平 ;
郭其强 ;
刘合满 ;
钱登锋 .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4) :163-166+171
[4]   亚热带几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安晓娟 ;
李萍 ;
戴伟 ;
尹其悦 ;
王丹 ;
莫莉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22) :53-58
[5]   苏南丘陵区4种典型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J].
李平 ;
王国兵 ;
郑阿宝 ;
沈玉娟 ;
赵琦齐 ;
王琳飞 ;
蒋如生 ;
李莉 ;
阮宏华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 (04) :79-83
[6]   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氮贮量及分布特征 [J].
路翔 ;
项文化 ;
刘聪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3) :169-173
[7]   苏北不同林龄杨树林土壤活性碳的季节变化 [J].
谢涛 ;
郑阿宝 ;
王国兵 ;
阮宏华 ;
徐亚明 ;
徐长柏 ;
葛之葳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5) :1171-1178
[8]   中国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 [J].
刘荣杰 ;
吴亚丛 ;
张英 ;
李正才 ;
马少杰 ;
王斌 ;
格日乐图 .
植物生态学报 , 2012, (05) :431-437
[9]   苏北沿海不同林龄杨树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 [J].
谢涛 ;
王明慧 ;
郑阿宝 ;
徐长柏 ;
王国兵 ;
葛之葳 ;
阮宏华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1) :51-58
[10]   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J].
梁启鹏 ;
余新晓 ;
庞卓 ;
王琛 ;
吕锡芝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88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