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荒漠绿洲碳储量动态评估

被引:20
作者
孔君洽 [1 ,2 ]
杨荣 [1 ]
苏永中 [1 ]
付志德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Bookkeeping模型; 碳储量; 耕地开垦; 绿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典型的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运用Bookkeeping模型,结合土壤、植被碳密度基础资料及调查数据,评估了近30年临泽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临泽荒漠绿洲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居民及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90.2%、75%、46.5%;盐碱地、水体、沙地、荒漠草地则呈减少趋势,减幅分别为73.9%、67.8%、46.2%、5.5%。(2) 30 a耕地面积增加了269.38 km2,其中耕地开垦面积为372.57 km2,开垦主要来源于盐碱地、荒漠草地和沙地,分别占耕地开垦面积的24.7%、24.4%和21.05%。耕地转变为其他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为103.19 km2,转变后的主要去向分别是居民及建设用地、盐碱地和荒漠草地,分别占耕地转变为其他土地覆被类型面积的32.78%、17.8%和15.37%。(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总碳储量增加5.89×105t,其中土壤碳储量增加量为4.02×105t,植被碳储量增加量为1.86×105t;耕地变化使碳储量增加4.91×105t,其中使碳储量增加的转变分别是荒漠草地-耕地、沙地-耕地、盐碱地-耕地、耕地-林地,相反的转变则使碳储量减少。总体来看,临泽荒漠绿洲土地利用/覆被面积和结构均发生了变化,耕地开垦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碳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耕地变化是影响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801 / 78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研究(英文) [J].
赵玮 ;
胡中民 ;
李胜功 ;
郭群 ;
杨浩 ;
张铜会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7, 27 (08) :999-1010
[2]   近35 a临泽县绿洲-荒漠土地变化及其景观响应 [J].
巩杰 ;
钱大文 ;
张玲玲 ;
谢余初 ;
高彦净 .
干旱区研究, 2016, 33 (04) :805-813
[3]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适宜绿洲及耕地规模确定 [J].
郝丽娜 ;
粟晓玲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0) :262-268
[4]   1975—2005年中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J].
陈耀亮 ;
罗格平 ;
叶辉 ;
王渊刚 ;
黄小涛 ;
张琪 ;
蔡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3) :397-408
[5]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碳源汇的影响研究进展 [J].
马晓哲 ;
王铮 .
生态学报, 2015, 35 (17) :5898-5907
[6]   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J].
王渊刚 ;
罗格平 ;
冯异星 ;
韩其飞 ;
范彬彬 ;
陈耀亮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6) :994-1006
[7]   黑河中游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 [J].
王敏 ;
苏永中 ;
杨荣 ;
杨晓 .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 (03) :209-219
[8]   喀斯特地区贵州省绥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蔡广鹏 ;
韩会庆 ;
张凤太 ;
郜红娟 ;
朱建 .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 (04) :122-124+130+295
[9]   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概述 [J].
杨传金 ;
杨帆 ;
梅浩 ;
刘金山 ;
戴前石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 31 (03) :62-66
[10]   农业管理措施对新垦荒漠沙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J].
苏永中 ;
杨荣 ;
杨晓 ;
范桂萍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14) :2867-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