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112
作者
曲晶晶 [1 ]
郑金伟 [1 ]
郑聚锋 [1 ]
张旭辉 [1 ]
李恋卿 [1 ]
潘根兴 [1 ]
纪雄辉 [2 ]
余喜初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3]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炭; 水稻土;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湖南长沙红黄泥水稻土和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小麦秸秆制生物质炭在20、40t.hm-2施入量水平下与氮肥配施对早、晚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情况下,2个试验点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处理间早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进贤试验点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0和40t.hm-2处理晚稻产量分别比未施生物质炭对照提高5.18%和7.95%,而长沙试验点3个处理间晚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氮素水平下,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2个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施生物质炭对照相比最高增幅均在55%以上;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酸性或弱酸性土壤pH值,降低土壤容重;施用生物质炭也可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在40 t.hm-2施用水平下,长沙和进贤试验点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20.33和17.58百分点,进贤试验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9.81%。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保持水稻产量稳定或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秸秆焚烧导致南京及周边地区2次空气污染事件的成因比较
    苏继峰
    朱彬
    周韬
    任雅斌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1) : 37 - 41
  • [2]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花莉
    张成
    马宏瑞
    余旺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0) : 2489 - 2492
  • [3] 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还田作为低碳农业途径的探讨
    潘根兴
    张阿凤
    邹建文
    李恋卿
    张旭辉
    郑金伟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04) : 394 - 400
  • [4] 基于卫星遥感的秸秆焚烧监测及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厉青
    张丽娟
    吴传庆
    孙中平
    刘晓曼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1) : 32 - 37
  • [5] 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刘瑾
    邬建国
    [J]. 生态学报, 2008, (04) : 1339 - 1353
  • [6] 水稻施肥技术
    罗雅慧
    李赛慧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7) : 172 - 172
  • [7] 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的估算
    曹国良
    张小曳
    王亚强
    郑方成
    [J]. 科学通报, 2007, (15) : 1826 - 1831
  • [8]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 [9]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yield and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a rice paddy from Tai Lake plain, China[J] . Afeng Zhang,Liqiang Cui,Gengxing Pan,Lianqing Li,Qaiser Hussain,Xuhui Zhang,Jinwei Zheng,David Crowley.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10 (4)
  • [10] Maize yield and nutrition during 4 years after biochar application to a Colombian savanna oxisol[J] . Julie Major,Marco Rondon,Diego Molina,Susan J. Riha,Johannes Lehmann.Plant and Soil . 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