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41
|
作者
马涛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上海; 农业; 碳吸收; 碳排放; 净碳汇; 耕作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83305 ;
摘要
农田是上海的重要碳汇资源,但考虑了农业活动的碳排放后,是否还是净碳汇呢?本文利用《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对上海近年来的农业活动的碳吸收和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发现近年来随着农田面积的不断减少,其碳吸收能力也在不断减弱。上海农业活动的碳排放主要来自施用化肥和灌溉。总体而言,上海农业仍是个巨大的净碳汇,数量约为380万t.a-1。由于耕地面积和技术条件限制,上海通过农业增产提高碳吸收能力的潜力很小,但通过改良耕作技术,推广生态、低碳的农业耕作方式,仍有较大的碳汇发展潜力。其关键在于把农业碳汇纳入市场体系,激励农户的低碳耕作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史利江
    郑丽波
    张卫国
    俞立中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12) : 1442 - 1447
  • [2] 增加农田土壤碳汇效应研究进展
    孙秀丽
    许信旺
    薛芳
    [J]. 池州学院学报, 2009, 23 (03) : 80 - 83
  • [3]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碳汇经济建设分析
    邓军文
    吴文花
    聂呈荣
    邓日烈
    文素珍
    李梅
    温玉辉
    杨文瑜
    [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7 (03) : 81 - 85
  • [4] 土壤碳汇功能与农户耕作行为演变激励
    廖薇
    [J]. 技术经济, 2009, (03) : 45 - 49
  • [5] 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估算
    金琳
    李玉娥
    高清竹
    刘运通
    万运帆
    秦晓波
    石锋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3) : 734 - 743
  • [6] 农业开垦对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吴乐知
    蔡祖聪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6) : 118 - 121
  • [7]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黄耀
    孙文娟
    [J]. 科学通报, 2006, (07) : 750 - 763
  • [8] 长江三角洲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
    芮雯奕
    周博
    张卫建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2) : 207 - 212
  • [9] 中国水稻土碳循环研究进展
    许信旺
    潘根兴
    [J]. 生态环境学报, 2005, (06) : 961 - 966
  • [10] 江苏沿江地区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沈德福
    史学正
    吕成文
    于东升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3) : 316 -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