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PM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研究

被引:41
作者
周曙东 [1 ,2 ]
欧阳纬清 [1 ]
葛继红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PM2.5; 大气污染物排放; 两段式分布滞后模型;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外因。本研究通过构建PM2.5浓度的两段式分布滞后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及经济因素对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第一段模型中构建了PM2.5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布滞后模型,第二段模型中构建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主要包括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在工业源中,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是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的贡献者;在生活源中,燃煤消费量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这也是冬季供暖期间PM2.5剧增的原因;在机动车源中,尽管黄标车的保有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0%左右,但却占据了颗粒物排放量的绝大部分。利用京津冀代表性城市PM2.5日度数据研究得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压、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沙尘暴等因素对PM2.5浓度的负向与正向作用。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PM2.5浓度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当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大气污染物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依次递减。构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污染源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黄标车保有量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提出了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苏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工业源排放清单 [J].
刘松华 ;
周静 ;
谭译 ;
徐波 ;
张建荣 ;
武瑾 .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02) :453-459
[2]   冬季PM2.5的气象影响因素解析 [J].
张淑平 ;
韩立建 ;
周伟奇 ;
郑晓欣 .
生态学报, 2016, 36 (24) :7897-7907
[3]   高汽车保有量果真是中国PM2.5污染的主因吗? [J].
张凤青 .
经济资料译丛, 2015, (03) :44-51
[4]   雾霾与工业化发展的关联研究——中国74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J].
何枫 ;
马栋栋 .
软科学, 2015, 29 (06) :110-114
[5]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 [J].
马丽梅 ;
张晓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4) :19-31
[6]   北京冬季雾霾事件的气象特征分析 [J].
刘瑞婷 ;
韩志伟 ;
李嘉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164-172
[7]   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成因初探 [J].
孟晓艳 ;
余予 ;
张志富 ;
李钢 ;
王帅 ;
杜丽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 (01) :190-194
[8]   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及成因分析 [J].
张洪潮 ;
王泽江 ;
李晓利 ;
蒲光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1) :94-101
[9]  
中国PM2.5来源解析方法综述[J]. 郑玫,张延君,闫才青,朱先磊,James J.Schauer,张远航.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10]   对国内外PM2.5研究及控制对策的回顾与展望 [J].
朱增银 ;
李冰 ;
赵秋月 ;
夏思佳 ;
李荔 .
环境科技, 2013, 26 (01)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