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冬青灌丛地的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被引:54
作者
贾晓红
李新荣
张景光
张志山
王新平
谭会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 兰州
关键词
沙冬青; 沙生植被; 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 空间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S793.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829 ; 0907 ;
摘要
通过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对土壤质地定量分析表明,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与沙粒含量(>0.1mm)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与粘粉粒含量(<0.05mm)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沙粒和粘粉粒含量每增加1%,分形维数则降低或升高0.022个单位,沙粒增加导致分形维数的降低和粘粉粒增加导致分形维数升高幅度一致,所以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评价土地沙质荒漠化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荒漠地带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沙生植被地段,地表土壤颗粒粗粒化和5070cm土层土壤颗粒的细粒化,为该区有限降水的深层渗漏提供了基质,为沙冬青的存活提供了保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一些专家提出的概念模型,验证了粗质土壤质地支持以灌木为主的群落的假说。但从空间变异性分析来看,荒漠区沙冬青群落因地表物质的吹蚀和堆积过程频繁以及灌丛沙堆发育程度引起的分枝形态差异,导致了土壤颗粒含量空间变异尺度并未集中在冠幅范围,并不支持灌丛在沙漠生态系统对降尘等细粒物质拦截所形成的“沃岛”作用。正是因为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沙生植被地段土壤颗粒组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并且空间变异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灌木冠幅范围和冠幅间的裸地,没有为其它植物种的入侵创造土壤基质条件,才使得沙冬青群落在该区稳定存在,为荒漠残遗植物种———沙冬青的迁地保护和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以避免营林失败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827 / 28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与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尉秋实 ;
王继和 ;
李昌龙 ;
庄光辉 ;
陈善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4) :591-598
[2]   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J].
李新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4) :361-370
[3]   天然沙冬青生长、更新状况调研及利用前景探讨 [J].
王有德 ;
何全发 ;
王兴东 ;
许明怡 ;
三岛征一 ;
王晓天 ;
俞立民 ;
冯学军 ;
安藤宇一 ;
黄胜泽 ;
章冉 ;
王智啸 .
宁夏农林科技, 2004, (03) :28-31
[4]   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生态学报, 2004, (01) :71-74
[5]   土地沙质荒漠化过程的土壤分形特征 [J].
赵文智 ;
刘志民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6) :877-881
[6]   中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 [J].
李德成 ;
张桃林 .
土壤与环境, 2000, (04) :263-265
[7]   沙冬青植物群落研究 [J].
刘家琼,邱明新,杨 ,石庆辉 .
中国沙漠, 1995, (02) :109-115
[8]   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 [J].
杨培岭 ;
罗远培 ;
石元春 .
科学通报 , 1993, (20) :1896-1899
[9]  
内蒙古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编, 1985
[10]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