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条
规模化稻鸭共育对水稻株型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梁玉刚
[1
,2
,3
]
黄璜
[1
,2
,3
]
李静怡
[1
,2
,3
]
张启飞
[1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3] 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
来源:
关键词:
稻鸭共育;
产量;
松散度;
披垂度;
叶面积;
基叶高;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610.01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834 [鸭];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5 ;
摘要:
为探讨规模化稻鸭共育能否改善水稻的株型结构从而影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形成,本文通过大田规模化稻鸭共育、常规稻鸭共育和水稻直播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末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稻鸭共育相比,规模化稻鸭共育减少水稻实际产量和有效穗,水稻部分株型结构各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与水稻直播处理相比,规模化稻鸭共育在分蘖末期和齐穗期降低植株茎基宽,增加冠层幅度,保持植株具有一定松散度;增加剑叶和倒2叶叶开角、披垂度和叶片长度,降低倒3叶和倒4叶叶开角和披垂度,利于植株形成上披下挺的株型结构;增加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面积占比,使叶面积较多的分布在上部叶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基叶高和不同叶序叶片SPAD值,减缓叶片衰老。因此,规模化稻鸭共育优化水稻部分株型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干物质积累,从而稳定水稻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752 / 275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