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盘山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记录?

被引:28
作者
杨富全 [1 ]
赵越 [2 ]
曾庆利 [3 ]
吴海 [4 ]
夏浩东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关键词
I型和A型复合花岗岩;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盘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晚三叠世末的盘山I型-A型复合岩体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东段,可划分为四个单元,从早到晚,依次为狼家峪单元、官庄单元、东罗庄单元和小盘山单元,前两个单元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后两个单元为A型花岗岩。在岩石学、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上,I型与A型花岗岩存在明显差异。I型花岗岩相对富碱(K2O+Na2O=8.15~9.50%)、铝(Al2O3变化于13.05%~15.49%)、钙(CaO介于1.22%~3.02%)、REE、Rb、Ba、Hf、Tb,相对亏损Nb、P、Ti、Zr和Th。A型花岗岩富Si、全碱、Th、Nd、Rb、Hf,相对亏损REE、Ba、Sr、P、Ti、Zr,并具有偏高的Rb/Sr、Ga/Al和明显的铕负异常。盘山复合岩体具有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234~0.70628),负的εNd(t)值(-12.73~-15.70)。区域背景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岩体定位于构造环境从挤压向伸展转折过程中,早期的I型花岗岩记录了挤压环境特征,晚期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相对伸展的构造环境。盘山I型-A型复合岩体的确定,表明燕山陆内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末到早侏罗世经历过由挤压向伸展环境的转折。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4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燕山中段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 [J].
马寅生 ;
曾庆利 ;
宋彪 ;
杜建军 ;
杨富全 ;
赵越 .
岩石学报, 2007, (03) :547-556
[2]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后造山喇嘛昭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成因及陆壳垂向生长意义 [J].
王涛 ;
洪大卫 ;
童英 ;
韩宝福 ;
石玉若 .
岩石学报, 2005, (03) :640-650
[3]   秦岭环斑结构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及岩石学意义——元素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J].
王晓霞 ;
王涛 ;
Ilmari Happala ;
卢欣祥 .
岩石学报, 2005, (03) :935-946
[4]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 [J].
赵越 ;
张拴宏 ;
徐刚 ;
杨振宇 ;
胡健民 .
地质通报, 2004, (Z2) :854-863
[5]   燕山造山带中段中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意义 [J].
李伍平 ;
李献华 .
岩石学报, 2004, (03) :501-510
[6]   古亚洲洋对华北陆缘岩石圈的改造作用:来自于西山南大岭组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J].
李晓勇 ;
范蔚茗 ;
郭锋 ;
王岳军 ;
李超文 .
岩石学报, 2004, (03) :557-566
[7]   东昆仑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锆石SHRIMP年代学的证据 [J].
刘成东 ;
莫宣学 ;
罗照华 ;
喻学惠 ;
谌宏伟 ;
李述为 ;
赵欣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06) :596-602
[8]   北秦岭老君山和秦岭梁环斑结构花岗岩及构造环境——一种可能的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 [J].
王晓霞 ;
王涛 ;
卢欣祥 ;
肖庆辉 .
岩石学报, 2003, (04) :650-660
[9]   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杨进辉 ;
朱美妃 ;
刘伟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3, (04) :692-700
[10]   冀北承德甲山正长岩——燕山陆内造山带岩石圈减薄的早期记录 [J].
杨富全 ;
吴海 ;
刘晓文 ;
徐刚 ;
赵越 .
地质论评, 2003, (05) :47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