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伽师强震群的震源破裂特征

被引:16
作者
单新建
何玉梅
朱燕
马宝柱
杨成荣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疆地震局,新疆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北京,新疆地震局,乌鲁木齐,北京,乌鲁木齐,乌鲁木齐,乌鲁木齐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 震源机制; 破裂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国内外短周期P波初动符号及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DSN)的宽频带数字记录资料 ,研究了 1997年 1月 2 3日至 1997年 11月 4日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和伽师强震群中的 5个强震、后续地震及其周边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从震源机制解来看 ,伽师强震群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 ,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E向和近垂直 ,而主张应力轴为NW向并近水平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 ,具有明显的局部特征。从破裂过程看 ,伽师强震群的破裂过程相对简单 ,破裂面积不大 ,上升时间较短 ,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 ,无明显的伸展方向 ,与阿图什地震完全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伽师强震群与震源附近的地壳结构在垂向和横向上的非均匀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而阿图什地震与塔里木盆地的现今构造运动关系密切。伽师强震群是在震源区附近地壳上部垂向和水平向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NNE向的快速脆性破裂 ,从而形成了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J].
刘启元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56-365+433
[2]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附视频 [J].
王琪 ;
丁国瑜 ;
乔学军 ;
王晓强 .
地震学报, 2000, (03) :263-270+336
[3]   1997年伽师强震群序列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 [J].
杨欣 ;
高国英 .
地震学报, 1998, (06)
[4]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及三次成功的临震预报 [J].
朱令人 ;
苏乃秦 ;
杨马陵 .
中国地震, 1998, (02)
[5]   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 [J].
艾印双 ;
刘鹏程 ;
郑天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105-110
[6]   1997年伽师地震震害与损失评估 [J].
赵瑞斌 ;
胡伟华 ;
王坚 .
内陆地震, 1997, (04) :405-410
[7]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地震震源破裂特征的研究 [J].
高国英 ;
戈澍谟 ;
韩月鹏 ;
缑兰兰 .
地震, 1997, (03) :290-296
[8]   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的震源机制和现代应力场 [J].
李鸿吉,秦建业 .
地震学报, 1994, (04) :463-471
[9]   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方法 [J].
姚振兴 ;
郑天愉 ;
曹柏如 ;
王凯 .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1, (04) :6-36
[10]  
1997年伽师强震群研究及其生成机理的探索 .2 周仕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