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方法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

被引:106
作者
肖佃师 [1 ,2 ]
卢双舫 [1 ]
陆正元 [2 ]
黄文彪 [1 ]
谷美维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喉结构; 孔喉比; 孔隙分布; 恒速压汞; 核磁共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 [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对5块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微米CT测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恒速压汞刻画孔隙分布及孔喉比参数的局限性,提出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的方法。恒速压汞准全孔隙分布的左峰(反映喉道)与核磁共振基本一致,右峰(反映孔隙)与核磁共振具有相似的体积比例和不同的分布范围;恒速压汞采用等效球体半径计算孔隙体大小,计算值明显大于实际孔隙的最大内切半径;核磁共振利用孔体积和表面积之比推算孔隙半径,计算值接近最大内切半径。从核磁共振全孔隙分布中去掉恒速压汞喉道分布的贡献,可得到全孔径范围内的孔隙体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恒速压汞的喉道分布可全面评价孔隙和喉道的连通关系。恒速压汞计算孔隙和喉道半径的方法不同,其推算的孔喉比均值多大于100.0,而联合核磁共振推算的孔喉比均值分布在7.5~64.0。恒速压汞联合核磁共振是全面认识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大小分布的有效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61 / 9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核磁共振研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J].
李爱芬 ;
任晓霞 ;
王桂娟 ;
王永政 ;
江凯亮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 (06) :92-98
[2]   松辽盆地深层地质结构及致密砂砾岩气勘探 [J].
赵泽辉 ;
徐淑娟 ;
姜晓华 ;
林畅松 ;
程宏岗 ;
崔俊峰 ;
贾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 43 (01) :12-23
[3]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4+5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J].
李成 ;
郑庆华 ;
张三 ;
柳益群 ;
汪伶俐 ;
梁晓伟 .
石油实验地质 , 2015, (06) :729-736
[4]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J].
操应长 ;
葸克来 ;
朱如凯 ;
张少敏 ;
张响响 ;
郑晓骄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 (05) :7-17
[5]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气地质甜点综合评价 [J].
张大智 ;
张晓东 ;
杨步增 .
岩性油气藏, 2015, 27 (05) :98-103
[6]   苏里格低渗致密气藏阈压效应 [J].
杨朝蓬 ;
李星民 ;
刘尚奇 ;
高树生 ;
叶礼友 ;
刘剑 .
石油学报, 2015, 36 (03) :347-354
[7]   致密砂岩气资源分级评价新方法——以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为例 [J].
王伟明 ;
卢双舫 ;
陈旋 ;
李兴伟 ;
李吉君 ;
田伟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1) :60-67
[8]   致密砂岩气成藏研究进展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J].
郭迎春 ;
庞雄奇 ;
陈冬霞 ;
姜福杰 ;
汤国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6) :717-724
[9]   松南让字井斜坡带源下致密砂岩储集层控制因素 [J].
李丹 ;
董春梅 ;
林承焰 ;
任丽华 ;
江涛 ;
唐振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6) :692-700
[10]   非常规油气藏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 [J].
宋岩 ;
姜林 ;
马行陟 .
古地理学报, 2013, 15 (05) :60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