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森林保持水土效益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50
作者
侯喜禄,白岗栓,曹清玉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森林,保持水土效益,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刺槐、柠条、沙棘、沙棘×油松、沙棘×小叶杨幼林到郁闭成林的蓄水保土效益变化分3个阶段。1~3年生为低下阶段,有侵蚀性降雨就会发生水土流失;4年生为由低到高的过渡阶段,蓄水保土效益迅速增加,5年生以上为效益显著阶段。一般在无大暴雨情况下基本不发生水土流失,且60%的林分覆盖度对减少土壤侵蚀量的作用显著。各郁闭成林的枯落物蓄积量和容水量以沙棘及其混交林最多,刺槐林中等,柠条林最少。并且枯落物的厚度是增强土壤抗冲性效应的重要指标。同时森林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使土壤容重变小,入渗和抗冲性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水保林类型及草地水保效益的研究 [J].
侯喜禄 ;
梁一民 ;
曹清玉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森林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专集), 1991, (02) :96-103
[2]   陕北黄土区不同森林类型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J].
侯喜禄,曹清玉,白岗栓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4, (02) :20-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