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地下生物量与碳、氮贮量的比较

被引:38
作者
杨丽韫
罗天祥
吴松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4] 北京
关键词
长白山; 原始阔叶红松林; 白桦山杨次生林; 地下生物量; 地下碳、氮贮量;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12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我国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水平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幼林为对象,对不同演替阶段林地地下生物量与碳、氮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白桦山杨幼林、成熟林和阔叶红松林根系生物量分别为2.437、2.742和4.114kg·m-2,根系碳贮量分别为1.113、1.323和2.023kg·m-2,土壤碳贮量分别为11.911、11.943和12.587kg·m-2,林地地下碳贮量分别为13.024、13.266和14.610kg·m-2.3块林地中根系氮贮量分别为0.035、0.032和0.039kg·m-2,土壤氮贮量分别为1.207、1.222和0.915kg·m-2,林地地下氮贮量分别为1.243、1.254和0.955kg·m-2.在长白山地区次生林演替和恢复过程中林地地下部分是潜在的碳汇,而土壤氮贮量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195 / 11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J].
邓坤枚 ;
罗天祥 ;
张林 ;
王学云 ;
李长会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21-24
[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J].
单建平 ;
陶大立 ;
王淼 ;
赵士洞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3) :241-245
[3]  
Carbon dioxid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Koch G W,Mooney H A. Academic Press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