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地边际化现象的诊断——以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平均状况为例

被引:61
作者
刘成武 [1 ]
李秀彬 [2 ]
机构
[1] 咸宁学院城乡规划与资源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国; 土地利用; 农地边际化; 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界定农地边际化的本质及其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利用1980~2002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以稻谷、小麦与玉米生产的平均状况为例,对中国农地边际化现象进行了宏观层次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在我国农地利用过程中出现过“一次边际化迹象与两次明显的边际化现象”。农地边际化迹象出现在1987年前后,但持续时间短、程度轻,农地“边际化”特征不明显;第一次明显的农地边际化现象出现在1991年前后,第二次发生在1996年以后,后一次边际化现象范围更广、程度更重。我国农地利用过程中集约度的显著下降、播种面积的明显缩小以及严重的农地弃耕撂荒现象均与农地边际化的作用密切相关。用农地边际化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近20多年来中国农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95 / 9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6, (02) :139-145
[2]   基于生产成本的中国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9-15
[3]   北京丰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经济驱动力分析 [J].
徐勇 ;
马国霞 ;
沈洪泉 .
地理研究, 2005, (06) :860-868+1001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变迁 [J].
谢康 .
特区经济, 2005, (06) :30-33
[6]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 [J].
摆万奇 ;
张永民 ;
阎建忠 ;
张镱锂 .
地理研究, 2005, (02) :206-212+323
[7]   农地边际化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标准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106-113
[8]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J].
李仁东 ;
程学军 ;
隋晓丽 .
地理研究, 2003, (04) :423-431
[10]   安徽省耕地抛荒周期性波动初探 [J].
张怀献 ;
范和平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4) :496-49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