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铁智能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被引:11
|
作者
蒋丽丽 [1 ]
刘国梁 [1 ]
王英杰 [1 ]
封博卿 [1 ]
刘阳学 [1 ]
魏小娟 [1 ]
杨峰雁 [1 ]
机构
[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智能高铁; 安全保障; 多源信息融合; GIS; 基础设施; 物联网; 应急处置;
D O I
10.19549/j.issn.1001-683x.2019.11.024
中图分类号
U298 [安全技术];
学科分类号
082303 ;
摘要
分析高铁智能安全保障技术需求,研究总体架构构建、关键技术预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技术发展路线。结合物联网新技术形成联网监控和信息综合应用全面感知系统,在防止自然灾害、周界侵限及线路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建立完整的高铁外部环境智能安全监测技术体系;突破高铁自然灾害预警及报警信息的自动处置技术,提升高铁风、雨、雪等灾害报警的处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利用高分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周期性地监测高铁沿线周边环境安全状况;利用物联网新技术,形成联网监控及信息综合应用全面感知系统,通过多源信息输入,加强复合技防技术支持,构建人机智能交互,建立基于动车运行及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监测的"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一体化高铁智能安全保障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智能高铁体系框架研究
    何华武
    朱亮
    李平
    郑金子
    [J]. 中国铁路, 2019, (03) : 1 - 8
  • [2] 国外铁路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
    李平
    邵赛
    薛蕊
    张晓栋
    [J]. 中国铁路, 2019, (02) : 25 - 31
  • [3] 中国智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
    王同军
    [J]. 中国铁路, 2019, (01) : 9 - 14
  • [4] 京沪高铁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智能监测体系研究
    蒋丽丽
    封博卿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8, 27 (11) : 48 - 51
  • [5]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铁路大数据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
    李平
    赵冰
    刘艺飞
    [J]. 中国铁路, 2018, (02) : 32 - 36
  • [6] 新时期我国高铁技术创新发展需求及重点任务探讨
    肖增斌
    穆文奇
    王镠莹
    [J]. 中国铁路, 2017, (12) : 40 - 44
  • [7]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鸟巢病害分析
    封博卿
    李平
    杨连报
    [J]. 中国铁路, 2017, (01) : 29 - 34
  • [8]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铁路安全管理研究
    杨连报
    李平
    徐贵红
    刘俊
    刘彦军
    [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6, 25 (09) : 83 - 87
  • [9]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
    耿志修
    [J]. 中国铁路, 2010, (12) : 12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