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黄河源区水文收支对近代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8
作者:
周德刚
黄荣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水文收支;
降水的空间配置;
黄河源区;
气候变化;
径流;
蒸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P339 [水文循环与水文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81501 ;
摘要:
黄河源区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显著减少.中国气象局台站资料显示,源区平均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偏低,在2002年后又偏多,近几十年来地表一直持续着快速增温和变湿,以及风速减弱.利用一个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模拟了1960~2006年来黄河源区及周边气象台站的水文收支,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除了降水量本身和降水强度之外,降水变化的空间配置也是影响径流对降水变化响应的一个重要因子.在20世纪90年代径流偏少是与区域平均降水量偏少及降水强度偏弱一致.在2002年以后,源区平均降水偏多,但主要增加在较干旱的区域.在此干旱的区域,蒸发主要受降水量控制,因此大部分的降水增加转化为蒸发了.相比而言,在源区较湿润的区域,能量是决定蒸发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因子,尽管此区域的降水量部分增加部分减少,但由于快速增温,此区域蒸发明显增加,产流在2002年以后依然偏少.这种影响蒸发的机制和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降水空间配置的变化,使得近些年来黄河源区的水文收支不利于产流.
引用
收藏
页码:1345 / 1352
页数:8
相关论文